为了纪录这个世界——序《纪录庄园》

无论纪录片有多高的品位,也无论哪部片子被观众津津乐道,甚至人声鼎沸,纪录片似乎永远也不会成为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冠军,它的制作者也很难成为明星,被人追着跑。这就是现实。那么,你还会坚持做纪录片吗?有人曾一时兴起,但耐不住长时间的寂寞清冷,改弦更张了,但一直坚持的也大有人在。事实上,有影响的片子大多是这样真正坚持的人做出来的,看看他们的职业生涯便知大体如此。
有人用“玩”纪录片来定位自己的工作态度,这多少看轻了自己,也看轻了纪录片。相反,与做其他电视节目相比,做纪录片要的是几分神圣感,至少是要有颇为严肃的态度才行。哪怕你只想拍一部纪录片,也要对它有所敬畏,不得当作儿戏。因为它可能要独占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甚至几年、十几年,不允许你再心有旁骛。甘于寂寞,说说容易,几年、十几年,眼见着别人一夜成名,瞬间腰缠万贯,正所谓“晨鸡初叫,昏鸦争噪。哪个不去红尘闹?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你要心如止水,不为名利得失所动,只为纪录片献身,没有定力肯定是做不到的。这实际上是个境界问题,修养问题,也是个追求问题。纪录世界、纪录社会、纪录人生、纪录心灵,把这些作为使命,把纪录片作为一个真善美价值观表达的载体,作为情感倾诉的平台,为历史作传承,为社会作沟通,为时代作传记,这才是纪录片的神圣与庄重之处,当然马虎不得,更不是一个“玩”字所能消受得了的。
由此说来,要做一个有几分苦行僧意味的纪录片人,去掉功利心是第一位的,不要希冀掌声、鲜花和粉丝,更不要指望财源滚滚,乐于在拍摄现场奔波,甘于在制作间独守孤灯,只有成功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慰藉和回报。这就需要境界。
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同样至关重要。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史实性是其他电视节目类型无法比拟的,它往往要留给子孙后代看,容不得一点偏颇与虚假。这就直接牵涉到作者的价值观与良知。一个苹果,这面红红的,另一面则可能是绿的,你拍哪一面呢?这个取与舍显然表现你的价值观,表达你想给社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记,告诉后代什么。即便是纪录悲剧、灾难与痛苦,也是要让人们从中看到前行的希望与力量,而不是止于绝望与颓丧。对现实来说,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,来鼓舞,来激励,彰显真善美的力量。
当然,只有境界和热爱是不够的,它不能保证篇篇锦绣,没有专业水准出不了传世之作。那些纪录片大家,差不多都经过了十几年、几十年的历练,有深厚的文字与电视功夫,有丰富的编创经验,还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和精准的镜头感。除此之外,对纪录片来说,准确到位的审美感觉尤其必不可少。有没有美感,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纪录片的存在价值与寿命。百看不厌的魅力往往在于美的力量,正是美让它流芳百世。从这点上看,美学修养理应是每一个纪录片人的必修课,因为审美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。
论影视作品精细入微的程度,似乎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纪录片做得最到位,从镜头、色彩、用光、角度到解说词乃至播音员的挑选,无一处不讲究,无一点不苛刻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可能这也是纪录片这个种类的天性所致。也就是说,做纪录片的人不是个精细人不行。这背后实际上说的是责任心和敬业态度。事必躬亲,心细如发,精雕细刻,这些词都用得上。可见这是个苦差事。
 
来源:光明日报

动态